甘肃:强化“五个坚持” 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厅长笔谈
民小编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这是对基础教育在建设教育强国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出的重大论断。建设教育强国,需要进一步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作用,深化基础教育扩优提质。《人民教育》特别推出“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厅长笔谈”栏目,聚焦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指导下,邀请各省(区、市)教育厅厅长笔谈在系统谋划教育强国建设中如何进一步明确基础教育的战略定位、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天,一起来看甘肃省如何强化“五个坚持”,促进基础教育扩优提质——
目前,我国教育事业整体进入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质量”成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征程新使命,甘肃省教育厅深刻体会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优质特色都需要紧扣“扩优提质”来谋划、推进、实施,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根本性转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坚持分类施策,着力推进布局结构扩优提质。一是分区域调结构。河西(河西走廊5市)地区地势平坦、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农村学校规模普遍偏小,按照“四个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思路,对教育资源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校均规模逐渐扩大,教师资源进一步集约,有效推动了素质教育发展;河东(陇中东南7市)地区山大沟深、河谷纵横,交通相对不便,我们将布局结构调整与保障就近入学相结合,形成“规模办学、寄宿主导、城市导向、校车接送”的布局结构调整模式,促进城乡教育更加均衡。民族地区(甘南、临夏2州)师资力量较弱,教育发展后劲不足,我们不断健全控辍保学常态化清零工作机制,通过异地办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和实施少数民族紧缺人才培养计划等措施,着力促进民族地区教育能力水平提升。二是分城乡优布局。为解决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区域性、结构性短缺问题,督促各地建立与常住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公共教育服务供给、匹配机制,按照实际服务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超前调整优化区域学校布局。针对农村学校小散弱问题,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优先向乡镇布局、辐射带动周边教学点的思路,调整陇东南地区(天水市、庆阳市、陇南市、定西市和平凉市)10人以下学校约700所、兰州周边地区(临夏州、白银市、兰州市和甘南州)20人以下学校约300所、河西地区(武威市和张掖市)50人以下学校约150所,率先消除酒泉、金昌和嘉峪关小规模学校,更好满足群众上学需求。三是分学段扩资源。在调优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上,将工作重心向学前和高中延伸,聚焦公办园扩容提质,统筹利用好中央和省级支持学前教育发展资金,重点支持市(州)政府所在城区增加公办园学位供给,有效扩大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深入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支持每个乡镇办好1所公办中心幼儿园,构建“乡镇中心园为引领,独立村幼儿园为骨干,附设幼儿班为补充”的乡村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县中振兴工程,将“强县中”纳入省政府十件为民实事,通过补短板、扬优势、提品质等一系列措施,努力实现每个县(市、区)至少有一所教育质量高、示范作用好、群众信得过的高中学校,让更多农村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高中”。
坚持引育并举,着力推进教师队伍扩优提质。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畅通优秀人才引入渠道,加强中小学、幼儿园教职工编制管理,着力解决教师结构性、阶段性、区域性矛盾问题。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大力实施陇原“四名”工程(新时代陇原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信息化引领导师建设工程),至2025年底遴选600名左右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和信息化引领导师,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区域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等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创新发展。进一步完善校长任职、管理、考核机制,加大对校长办学理念、治校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训,积极探索建立校长、副校长后备人才库及遴选制度,推进专家型校长治校、教育家型校长办学。进一步健全教师培训管理体制机制,完善省市县校四级教师发展支持服务体系,依托甘肃省教师发展中心(甘肃教师教育学院)形成“1+N”教师培训体系(1个省级教师发展中心、N个优质教师培训基地),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建更加便捷和更加高效的支持平台,多措并举打造支撑教育强省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教师之强支撑教育之强。
坚持内涵发展,着力推进教育资源扩优提质。针对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持续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指导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集团化和城乡共同体办学,采取“管理联席、研修联动、活动联合、特色联创、平台联通、资源联享”等模式,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帮助薄弱学校提升质量,缩小教育差距。2024年,实施集团化办学中小学覆盖率和城乡共同体办学农村学校覆盖率达到50%以上,2027年将达到100%。坚持把教育数字化作为引领区域教育“变轨超车”的重要抓手,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完善推进教育数字化组织保障体系,以创建数字化战略行动助推教育现代化实验区为契机,推进“5G+智慧教育”,积极创建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和省级智慧教育实验区、智慧教育标杆校。依托甘肃智慧教育平台,分级建立省、市、县三级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库,加强精品课程资源应用宣传,发挥精品课程示范带动作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坚持研教一体,着力推进教研支撑扩优提质。教研工作是保障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支撑,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驱动作用,对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服务教育决策具有引领作用。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精神和《甘肃省基础教育教研改革“六大行动”实施方案》,并在省教科院加挂教研室牌子,充分发挥教研机构主体作用和专业引领作用,将继续组织开展2024年甘肃省中小学“千校万师”赛课活动,积极构建教研工作与教学实践深度融合的良性教育环境。同时,遴选建立10个普通高中学科教研基地,构建服务课堂教学、教师培训、教学研究一体化交流平台,全力提升普通高中教师适应新高考综合改革、课堂教学和教研能力与水平。
坚持普及共享,着力推进协同育人扩优提质。进一步完善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章程制度,规范工作程序,推动学校家长委员会专业化、标准化建设。构建学校与家庭的合力机制,打造互联网家长课堂,建立“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的家长学校运行模式,指导家长给予孩子示范引导,协同学校做好教育工作。组建省市县三级家庭教育专家团队,通过开展专业全面、形式灵活、内容充实的家庭教育讲座,解答广大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和难题,提升广大家长的综合素质,促进学校、家庭、社会在家庭教育中的紧密协作。加强家庭教育校本课程研发,组织开展家庭教育优质课、精品课遴选,通过课程保障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系统化。进一步完善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落实学生资助政策,深入推进融合教育,强化对特殊对象、弱势群体的重点帮扶,坚持“两为主”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问题,切实保障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残疾儿童和低收入家庭儿童的就学权益,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最根本的是要发展好公平而有质量的基础教育。我们将锚定公益普惠和优质均衡的主攻方向,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国家富强之基,不断提升教育对培育人才、促进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
(作者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
文章来源|《人民教育》2024年第8期
文章作者|张国珍
责任编辑|施久铭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4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